這位年輕台灣女牙醫 看見守護身障與難民慈悲心

【三立新聞網/記者李鴻典/台北報導】

在台灣,這位年輕的女牙醫照顧著植物人、身障者的牙;在戰火不停的中東地區,在守護苦難眾生的身影中,依舊能看見這位來自台灣年輕女牙醫的慈悲身影。

許多人怕看牙醫,但有些人是想看牙醫,卻無法如願,甚至因為極度身障而被基本的醫療福利排拒在外。兒童牙科醫師兼「特殊需求者牙科」的李姿瑩,儘管還是住院醫師、持續在醫學領域專研,仍把握難得的休假,前往醫療資源不足的地方付出,李姿瑩把握機會付出的背後,來自慈濟人醫會行醫救人的悲心,這份悲心,在大學萌芽。

李姿瑩,就讀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系時,就加入了慈濟大專青年,畢業後擔任住院醫師期間,2017年底首次參加國際慈濟人醫會(簡稱TIMA)年會,眼界大開,也看到自己投入的使命。2018年5月,李姿瑩參加慈濟人醫會協助東區身障者牙科義診,為平時就無法生活自理的身心障礙者、植物人、失能臥床的長者看診,從此開始把握機會參加義診。

李姿瑩日前到約旦參加義診。說起看牙醫,大人小孩都會怕,何況還有語言的隔閡,這趟慈濟約旦義診團主要以牙科為主,對象以約旦境內難民、貧民、遊牧民族,以及死海的非洲奴隸後裔,這些無法享有基本的醫療權利者,連大人也有首次看診的,目前就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「兒童暨特殊需求者牙科」的李姿瑩,這趟主要任務是為兒童看診。

首次看牙的敘利亞難民孩童害怕得嚎啕大哭,母親在旁用阿拉伯語安撫,彷彿提醒要把握就醫的機會,孩童擦乾眼淚、停止啜泣,安靜地躺下讓李姿瑩治療。為了讓這些難得能就醫的孩童未來都有一口好牙,李姿瑩為孩童治療完,耐心、細心地為孩童做全口乳牙冠,讓孩童恢復咀嚼功能、維持完整咬合。

在陣容堅強的牙科醫師中,李姿瑩最年輕,也自認為是最菜的,李姿瑩指出自己在義診的付出可能是最少,但卻是收穫最多的。 李姿瑩表示,過去看到人醫會的身影很嚮往、又羨慕也很崇拜。感恩高雄葉添浩醫師不斷邀約她參加慈濟人醫會活動。自己在面臨住院醫師及深造期間,時間不夠用的時候,同樣也是一畢業就參加慈濟人醫會義診的牙科醫師李彝邦,分享他儘管一邊工作一邊深造,用了很多年才完成博士學位,也不忘把握機會參加義診,讓李姿瑩沒有忘記自己學醫的初衷─助人。

同樣也是高雄醫學大學畢業的謝金龍醫師,在義診過程看到身障者的需求,才又回到校園學習「特殊需求者牙科」,謝金龍醫師認為有學妹李姿瑩醫師的加入,可以注入更多力量。謝金龍醫師表示,我覺得她走在一條與別人不同的路,一般醫師會選熱門或容易賺錢的科別,可是她卻選擇一條肯定無法賺大錢的科別,很佩服也很感動!

女牙醫專攻兒童、身障領域 善心遠赴約旦義診難民

【自由時報/記者楊綿傑/台北報導】

不論大人小孩,提到看牙醫總是怕怕的,但有些身障朋友想看卻無法看,目前任職於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「兒童暨特殊需求者牙科」的牙醫李姿瑩,除了持續在國內鑽研兒童及障礙者牙醫領域外,日前更隨慈濟人醫會前往約旦為難民義診,把自己從醫的「助人」初衷發揮更深遠。

李姿瑩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牙醫系,就學期間即參與慈濟大專青年,畢業後擔任住院醫師期間,前年底首次參加國際慈濟人醫會(簡稱TIMA)年會,並開始投入服務。去年就協助了東區身障者牙科義診,為平時就無法生活自理的身心障礙者、植物人、失能臥床的長者看診。

慈濟基金會表示,這趟慈濟約旦義診團主要以牙科為主,對象以約旦境內難民、貧民、遊牧民族,以及死海的非洲奴隸後裔,這些無法享有基本的醫療權利者,連大人也有首次看診的,李姿瑩這次主要是協助兒童難民的部分。

李姿瑩雖然是團隊中最年輕的,但面對因害怕而嚎啕大哭的敘利亞難民孩童,不僅耐心為孩童治療,還細心地為孩童做全口乳牙冠,讓孩童恢復咀嚼功能、維持完整咬合。她希望能藉此,讓這些難得能就醫的孩童未來都有一口好牙。

李姿瑩表示,過去看到人醫會的身影很嚮往,羨慕也很崇拜,在前輩醫師葉添浩不斷邀請下,她終於有機會參與人醫會活動。而自己在住院醫師及深造期間,也面臨時間不夠用的問題,但透過也有參與人醫會的醫師李彝邦,分享他一邊工作一邊深造,同時把握機會參加義診的經驗,讓李姿瑩告訴自己不能忘記學醫的「助人」初衷,因此能堅持下去。

超感人!牙醫師離開家鄉 進駐偏鄉看診照護居民牙齒

【TVBS NEWS/記者蔣志偉/高雄報導】

偏鄉醫療資源匱乏,對很多當地民眾來說,生病要看醫生,很有可能會耗掉半天,甚致一天的時間,就是因為山區一趟下來到醫院,非常辛苦,因此有許多很有愛心的偏鄉牙醫師,像是高雄六龜陳俊志和南投信義鄉王佑崑,他們想幫助更多偏鄉居民,決定親自到偏鄉開牙科診所,讓居民能獲得更好的牙科照護!另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已投入偏鄉服務!

醫療資源匱乏的偏鄉,當地民眾想到市區看個病,路途真的好遙遠,而為了讓偏鄉民眾看牙科更方便一點,就有一位牙醫師,將都會區牙醫診所,搬到六龜山區。

偏鄉牙醫師陳俊志vs.孩童:「會不會痛痛這顆,會嗎,一點點,一點點痛。」 和藹親切,治療牙齒每一個步驟,陳俊志都能顧及到孩童感受。 偏鄉牙醫師陳俊志:「爸爸我們還要再過來喔,好沒有問題,因為我們會先放藥,讓他神經比較沒有感覺,幫他再做處理。」

心疼偏鄉的居民和孩子,有繳健保費,也同樣和大家一樣領有健保卡,但看牙科次數,少之又少,陳俊志醫師明白,醫療城鄉差距,卻沒有地方讓偏鄉居民就醫治療。    

偏鄉牙醫師陳俊志:「就醫的便利性不夠高,所以你看很多我們這邊的患者,再往上面的,他們來這邊看,其實已經花了一個小時車程,如果沒有這個中繼站的話,他們要到高雄到旗山看得話更遠,他們寧可讓它痛吃個藥,不痛了就好,可是不痛了代表牙齒壞掉了。」 像陳俊志醫師一樣離開家鄉,到偏鄉行醫,還有一位在南投信義鄉牙醫師,這一待將近30年。   

醫藥記者蔣志偉:「在南投縣的信義鄉,一共有1萬6千多人,您能想像嗎,在這裡只有一位開業的牙醫師,他叫做王佑崑,他除了平常在自己診所看診之外,而且還會來到信義鄉的衛生所來駐診,為了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希望偏鄉的居民,能夠獲得更好的牙科照護。」 偏鄉牙醫師王佑崑:「資本主義社會自由時代大家有開業選擇地方,不是只有牙科你其它科別像眼科什麼科,也是一樣偏鄉都是會缺乏。」    

今年57歲,王佑崑他說行醫快要30年了,回想起過去經常不忍心,看到弱勢孩子的家長,因為付不起牙套費,延誤療程,王醫師總是告訴自己,能幫就盡量幫,自掏腰包,盡一份心力。   

病友vs.高醫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陳裕豐:「婆婆.來來來,從瑪家鄉很遠這樣進來(醫院),都還好嗎。」   

今年75歲馬吳阿嬤,家住在屏東瑪家鄉,過去看個牙科,非常不方便,必須長途搭車,才有牙醫可治療,兩年前口腔發生病變,從偏鄉牙科診所緊急候送至高醫。 高醫牙科部部長杜哲光:「這樣的偏鄉服務,我覺得是一個很可貴的事情,跟其他的,我的同期的同學,我覺得這是我非常難得經驗。」

高醫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陳裕豐:「我們可以從醫學中心,移動到偏鄉去做服務,其實我想我們都是很樂意去做這件事情,但是往往可能後勤的一個補給,它是有一些困難的狀況,所以這樣子一個,如果政府或者是醫院單位能夠協助這樣,那我們其實,我想會有越來越多醫生,其實願意到偏鄉去做一些服務。」

這幾年仍有牙醫界楷模,進入偏鄉行醫像是高雄六龜陳俊志和南投信義鄉王佑崑,他們仁心仁術與無私奉獻,希望更多偏鄉居民在口腔健康,能獲得更好照護!

校友資料更新

校友資料更新

表單下載

表單下載

募捐服務

募捐服務

Go to top